咨询热线:

18007367799

联系我们CONTACT US

24小时咨询热线

18007367799

湖南隆飞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
联系电话:18007367799 周老师
邮箱:1318274130@qq.com
地址:湖南省常德市洞庭大道3150号

您当前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文化动态 > 文化动态-2020文化动态-2020
我的氏姓,我的故乡(上篇)
我的氏姓,我的故乡(上篇)

翦伯赞(1898年4月14日-1968年12月18日),维吾尔族,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人。中国著名历史学家、社会活动家,著名马克思主义史学家,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,杰出的教育家。

我的氏姓,不见于中国史乘,亦不见于历代所撰的氏族谱,其果从何而来?见者多以为奇。

如果我要妄据经典,冒充华胄,我也可以说,我的氏姓是出于《周礼·秋官司寇》中的“翦氏”之官。如此,则不但可以附会渊源,而且也可以自矜阀阅。

但是我查阅我的族谱,我的氏姓与《周礼》“翦氏”之官,毫无关系,而是明代皇帝的赐姓,我的族人,也并不是所谓“黄帝”的子孙,或是大汉族的一个宗族,而是来自新疆,所谓西夷之人也。因此,我不敢拉扯经典,妄承先哲,以邀“黄帝”子孙的荣宠,而冒充大汉族的宗族,致陷于刘知几“虚引他邦,以为己邑”,“谄祭非鬼”,“致敬他亲”的讥笑。而宁愿承认我的氏姓与《周礼》“翦氏”之官无关,我的族属是来自西夷之邦。

在我的族谱中,第一篇便是《回部世系源流》。在这一篇中,对于我的族属的来历,得姓的经过,以及南迁湖南的时代,都有纪述。其中有云:

“剪氏本姓哈,其先出自西域回部,宋时为西域回部望族。元太祖之西征,回部附之,屡从征伐。有哈勒者,尝从太祖征西夏部落,屡战克捷,以军功封折冲将军。自是族属东徙,世仕元代,是为翦氏先世东徙之始。

“明兴,其裔八十,佐明太祖征伐。八十勇武有韬略,屡著成功,太祖嘉之,以其翦除寇盗,赐之姓曰翦,更其名八十曰八士,是为翦氏得姓之始。

“洪武五年(一三七二年),太祖封八士为荆襄都督,镇南定国将军,加太子太保衔,命其镇守辰常一带。是年湖广辰州四十九洞及九溪卫、九渡、水坪、散毛、箓溪等洞蛮夷,连结作乱,侵掠旁郡。八士奉旨讨之,凡克四十八洞。后又攻铜鼓、五开、曹滴、腾浪、笃莫、洪州、古州等蛮,平之。洪武十四年、五月,武溪蛮复叛,八士又奉旨进讨,诸蛮望见“翦”字旌旗,皆窜逃无踪。自是诸蛮慑服而五溪以安。洪武十六年,论平蛮功,晋封八士为太子太傅,诰授光禄大夫。洪武二十二年(一三八九年)卒于军,奉旨敕葬常德关外黄龙冈。是为翦氏南迁湖广之始。

“八士有子曰拜著,原任荆襄都督府总兵,自幼随父征讨,习于攻战。八士卒,拜著袭其官。洪武十八年夏四月,奉旨讨五开、曹滴诸洞蛮,克之。洪武二十二年,又奉旨进讨云贵诸蛮,屡奏肤功。论功晋封靖边将军,加太子太傳衔,诰授光禄大夫。其后亦卒于军。奉旨仍葬常德东关外黄龙冈。

1

湖南常德市桃源县枫树乡回维新村翦伯赞故居

“朝廷以八士父子,平蛮有功,又念其同死边疆,乃命其子孙世袭常德卫正指挥使,仍率‘翦旗营’营兵,屯田常德桃源,戍守武陵。并敕建‘建功楼’于桃源陬市屯戍之地,以昭忠烈。

“拜著生二子,长曰常蒲,次曰常黎。拜著卒,常蒲袭职为常德卫正指挥使,常蒲旋辞官北归西域回部,八士之副将,亦多随从回籍。惟常黎乐常、桃之山水,遂家焉。自是翦氏之族或在夷狄,或在中国,而常黎者,实为湖广翦氏之始祖。

“常黎生原狄,原狄生成,成生祥,祥生锭,仍世袭常德卫正指挥使。锭生柯,改授洞庭守备。自常黎以后五世诰敕盈馆,棨戟临门,赫然为世禄之家。以后失其官爵,遂为黎庶,自前明迄今,子孙繁衍,分居湖广、广西等省,或力田为农,或服贾为商,皆聚族而居,尊奉回教。虽亦渐习汉人文书,然至今不与汉人通婚姻。至其勇敢好斗,则犹有先人之遗风焉。”

这篇《回部世系源流》是我的十六世祖山胜写的。其写作的时代,为清同治三年(一八六四年)。山胜恐怕是我族第一个有汉文修养的人,他是岳麓书院的学生。他之撰著此文,决非凭空杜撰,而是根据回文的世系纪录和明代的许多诏敕写成的。这些回文的世系纪录和明代的许多诏敕,原来是保存在“建功楼”中的,现在已经失散了,但还存有一个目录。大概山胜还及见此类史料。又关于翦氏的渊源,在顺治四年所修的《桃源县志》,也有同样的纪载,足证《回部世系源流》一文所纪,皆系实录。《桃源县志》有云:

“翦氏得姓,由始祖八士公,以回族从戎,佐明太祖平五溪蛮有功,赐翦姓,封镇南将军,镇常德,卒于疆。二世祖拜著,封靖边将军,袭父职,又卒于疆,诏赐剑葬。其后世袭常德指挥使。”

或日,八士、拜著在明初可谓赫赫师尹,其事迹何以不著明史?我以为这如果不是档案散亡,便是采访不周。因为在元明之际,与明清之际,都不仅是朝代的更替,而是种族的递嬗。其间兵戈扰攘,政府播迁,许多档案,大抵都荡然无存。同时《元史》草草成书,挂一漏万,人名地名,讹误百出。《明史》虽较费斟酌,然亦不及博采郡县志书,更不曾详征氏族谱谍。所以八士与拜著的史料,虽保存于“建功楼”,著录于《桃源县志》而修纂明史者并未采入,这不能不说是史官的疏略。因为翦氏的南徒,不仅是种族的移动;同时对于明代政府之开拓西南,亦实有不可抹杀的劳绩。

(重庆《新华日报》一九四五年一月十六、十七日)

——未完待续

1

翦伯赞史学论文选集(第一辑)

本文引自《翦伯赞史学论文选集(第一辑)》

1

分享到: